【解脱之路主题共修】
新-15 习行寂静守本性
新-15 习行寂静守本性
集体感恩:
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!感恩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!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!感恩恩师!
集体念诵大悲咒一遍
集体念诵师父给世界佛友最后的叮咛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师父给世界佛友最后的叮咛
世界佛友大家好!
师父很久没有跟大家见面了,这一年时间师父很想念大家,师父心中时时挂念着每个孩子。你们都是心灵法门的火种,无论师父在哪里,师父永远在你们每个孩子的心里,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永远普照着你们的心灵。师父很爱你们!希望你们坚持佛道,永不退转!
师父十几年为了弘法,肉身消耗、背业很重,但是师父一直都在给你们加持。希望你们每天都能够好好学习师父的白话佛法和开示,依教奉行,严守戒律是成佛的基础。多多为众生真心付出,破除自身的我执我相,心中常念佛恩、国土恩、师恩、父母恩、众生恩;成佛的路上需要真心诚心、勇猛精进、心系众生、一心向佛的孩子。
释迦牟尼佛、观世音菩萨和师父会永远加持保佑每个正信正念的好孩子,佛法的传承靠每个佛子薪火相传,师父会引领你们到达彼岸。希望你们珍惜末法时期最后一班法船,众生的苦就是师父的苦,师父愿你们一世修成报佛恩!
师父
2021年11月5日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知悟娑婆离愚痴,
而今迈步从头修。
不见本性不寂静,
道出世间般若情。
播放师父视频开示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在一座寺庙里,有很多香客来上香,寺庙的住持同样态度以礼相待。有一天,一个香客匆匆地走进寺庙指着住持叫骂:“你们的寺庙菩萨不灵,我花了很多的香烛钱,我给菩萨上香,可是菩萨没有保佑我一家平安。”听着他那些不堪入耳的谩骂,和尚们非常气愤,忍不住要把这个香客轰出庙门。就在和尚们准备动手把香客轰出去的时候,住持阻止了他们,平心静气地听着香客谩骂,双眼紧闭,双手合十,口念弥陀,面色如水,只等着香客骂累了,情绪平静,住持仍然没有半句责怪之言。香客见自己辱骂多时,住持没有一点怒意,觉得自己做得过分,非常过意不去:“师父,我太激动了,对不起啊。”灰溜溜地离开了寺庙。当香客离开之后,和尚们都觉得住持白被骂了一顿,非常冤枉,而且骂得那么难听,住持居然也不生气,真能沉得住。住持微微一笑, 淡然地答道:“你们没有看到香客骂我的时候,我一直闭着眼睛吗?因为我闭上眼睛了,就看不到他生气、愤怒的样子,虽然我耳朵能听到,可我心里在默念佛经,就把他的辱骂给遮蔽了。你们要记住,人活在世界上,会遇到很多很多不公平的事情,你们如何处理这些事情?并不是据理力争、逞强斗狠就能解决的。孩子们,忍,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忍得住的,那就请你闭上眼睛吧。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就是眼皮,只要眼皮盖住你的眼睛,你就看不到那些让你生气的事情,你心里就不会生气,不会委屈,不会气愤。闭眼的时候,保持你心灵的宁静,不要让外界来干扰你,静心屏气,慢慢就会悟出很多道理,就会懂得人为什么来到人间。”这就是一种禅定。—-20190511 新加坡法会开示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禅定的功夫是什么?就是要观察到这个世界种种的法,种种的人生,人间种种的一切其实都是一个过程,这个过程都是一个假象。(广播讲座171104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播放师父视频开示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在第一思维刚开始的时候,就能马上找到事物的本性,找到佛性,然后把自己的思维迁移到不动的清净境界。也就是什么?把自己的思维还是放在最干净的地方,控制自己心理的状态。这就是佛教界经常讲的“止观”,叫你不要再看下去了;叫你“止语”,不要再去讲了。这就是参禅,这就是六波罗蜜中的忍辱之心。佛家的思想观念讲的是,当意念一起的时候,就要有修养和精进忍辱心,又要有寂静的功德。明明知道欲念会让你上火、争吵,你要用自己寂静的冷静心,把自己内心的一种膨胀的怒火压下去,去纠正它,从而形成忍辱之心。佛法讲来讲去,讲到后来就是做人,你有这种内在的理解力,你还会跟别人吵架吗?还会跟人家闹吗?自古以来就有很多高僧大德就是靠着内涵、内修、禅定,在这个世界上破除了多少贡高我慢,破除了多少贪瞋痴慢疑。这就是内在的心要像金刚般若一样如如不动。(视频开示101 除心垢染 行即清净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寂静为修心纲领
诵读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在修心中最重要的要修纲领。修心忙了半天,到底什么是修心的纲领呢?就是要如如不动。中国传统上曾经讲过“感而遂通,寂然不动”,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懂得:今天对什么事情,首先要有感觉,要用心去做,只要 去慢慢地感觉,慢慢地去做,你的思维会慢慢地认真,会变化,会想通;寂然不动,就是静默之后你的心会如如不动。所以一个人能够安静,他就不动;一个人心动了,他会有行动。这两句话实际上就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的“心物一元”基本理论。
什么是“心物一元”?就是心理和物体其实是合二为一的,都是从心来的,这是基本的理论。其实这就讲到了生命的自性和本性,它是寂然不变的,是如如不动的。也就是告诉我们,人的本性内在都是如如不动的, 我们应稳住,不应该吵架。如如不动的人不会吵架,如如不动的人不会动不动就跟人家耍性子、翻脸。所以要懂得,本性是永远不会变的,只有当你静下来的时候,才能感受到本性的存在;你在烦恼的时候,找不到你的本性;你在欲望膨胀的时候,丢失了本性和佛性,所以只有寂静才能不动。
(视频开示100心物一元 返归本性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寂静就是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安静下来,能安静下来你才有资格做菩萨,你什么事情都静不下来就做不了菩萨。(2-34学菩萨道,行十善业,成就善果)
所以寂静是一种高境界。高僧大德修得越好,八风吹不动,如如不动的本性,他能尽显金刚菩提的得道之心。佛道和菩萨都是清净、空寂、如如不动的。一个人如果能够稳得住,这个人就是如如不动;一个人碰到事情就跳,碰到事情就闹,那么这个人最后就如水中的芦花草浮在水上。人为什么会轻浮,人为什么会动不动就跳?因为心一动,就会有行动,很多事情心动了,行为就开始动了。所以很多人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心动,才会造成伤害自己和伤害别人的行动。
所以学会控制自己,要修到无思、无为,“我什么都没做过,这个事情我没想过,好事情我没想过我就做了”,寂然不动,如如不动。如果你已经不去想它就能做出善事,根本没有去想过“我要做某一件事情”、为了得到某一种目的,那你就是无为,修道就会有成功的可能性;如果你为了修道成道,拼命地去打坐、苦修,并且想知道自己的未来,想知道自己的过去,你在找寻那些虚幻世界中曾经拥有的你,那你就在虚幻中失去了禅定的心,你得到的那种神通也是虚幻不实的,最后给你带来的只是一种幻觉。(视频开示102不言寂静涅槃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播放师父视频开示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佛教比喻我们的本性像海水,被外面境界的风一吹,我们的本性就起波浪了,这就是“感而遂通”。因为你感受到外面环境的变化,使你慢慢才感受到:第一, 你心灵本性的存在;第二,你会随波逐澜。但是本性你还是看得到。如果没有风,就不会有浪,那么当你寂静如初的时候,心又回到平静的海洋,所以菩萨就是叫我们如如不动。为什么要起风,为什么有浪?就是你的心在动。我们人的思维情绪也是一样,如果我们人本来没有多想,但是环境影响了,我们就会想得很多。举个简单例子,本来你跟这个人关系一直很好,只要有一个人告诉你他在外面讲过你不好,你的心就开始起波浪了,你就不能很好地用语言、思维和行为来感化他,来帮助他。这就是你的心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而在动了,你就会产生很多负能量的东西。同样,你听到别人说这个同事对你好得不得了,偷偷地为你在祈祷,为你在干吗,你就会心中产生正能量,这也是一种波浪,但是人间的一切波浪最后都趋于平静,像宁静的大海一样。人的思维情绪安静下来之后,他的思绪会平静。这个人在吵架的时候,他是不理智的;等到他不吵架的时候,他平静了,然后他的喜怒哀乐就会寂然不动。
(视频开示100心物一元 返归本性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把心的意识的三个层次做一个分类、比方:你的心是大海,意念就像大海里的波浪,一个意念连着一个意念,你的思想不停,你的意念不停,在“大海”里,在你的心中翻起层层波涛,就像海面上的浪花一样。所以菩萨让我们要懂得万法唯心,万法唯识。无论如何,要守住自己的心。(视频开示39证悟空性 照见五蕴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深静中都摄六根念经
播放师父视频开示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用佛法教导、教育了我们:“如澄浊水,贮于静器”。“如澄浊水”,就是污浊的水要把它澄清,我们到人间来有五浊恶世,要把它澄清;“贮于静器”,放在一个安静的容器里面;然后“静深不动”,就是如如不动;“沙土自沉”,就是人身上的烦恼、业障慢慢就会自己沉下去;那么“清水现前”,明心见性了。佛陀教导我们的佛法就是:非常污浊的水,让我们要在安静的环境中“静深不动”,如如不动;然后“沙土自沉”,慢慢地就会把杂念、烦恼都去除;“清水现前”,这个清水就是你的本性和良心。很多人为什么有本性、良心?能够理解别人就有本性、良心;能够让自己如如不动,就有这个功能。
“名为初伏客尘烦恼”,“名为初伏”就是最初的降伏,一个人学佛一定要懂得“初伏客尘烦恼”。这就是说, 如果你能深深地“静深不动,沙土自沉”,你才能“初伏客尘”,就是最初地降伏人间红尘的烦恼。清净是怎么来的?清净是自己“静深不动”。一个人能够安静,他就变得很美丽;一个人整天地烦恼、整天地满脑子杂念,他就变得非常地肮脏,就不要说他美丽了,肯定形象也会受损。我们本来原始本性中,怎样把清净心修出来?要静。安静能得智慧,静能生慧。所有修持的道理佛陀都告诉我们了,佛陀让我们懂得怎样学会安静,这就是为什么佛法中有 meditation(打坐),就是沉淀,让自己深静,非常深的安静。
(视频开示63证佛果 明心性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学佛要由最安定的静坐开始,你们现在在这里要坐得住,心要定得下来,脑子要清楚,情绪要稳定,这些都是学佛人应该做到的。所以,静坐求得最安定的心,因为我们不会打禅,静坐就是安静地坐着,这样你才会慢慢地悟道。(8-33普度众生是福)
修心,每一个人要精进,精进的时候要完全放下,要心中没有罣碍。今天念经的时候,心中还想着很多事情或要做什么事情,你说“我来修修心吧”,你心中肯定放不下。修心,每天至少要用一到两个小时,用自己的恒心来坚持,“这一两个小时就是我天天念经的时间”。(视频开示38解脱是智 生光生慧)
念佛时,心也就是意根,要想得清清楚楚。口叫舌根,要念得清清楚楚。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。所以,眼睛就不会东张西望,鼻子也不会嗅出其它的气味,身体也不会懒惰懈怠。这就是都摄六根,是念经很重要的方法。让心能够静下来,让耳朵不乱听,让心不乱想,让口念经时清清楚楚,嘴巴不要乱说话。
如果我们很干净地在念经,如果我们能够一直坚持下去,那我们的心自然可以归于一处了。因为我们念经时都摄六根,耳朵、意念、舌头虽然都很集中,但是意念可能会有百分之二十的散乱。如果我们今天念经还有百分之五十的不安定,如果继续坚持,从不间断,第二天可能就只有百分之四十的不安定,第三天就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不安定,到了最后,心就会归于一处了。(广播讲座1-13都摄六根,佛法育众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息虑忘缘,一心净念。就是在念经的时候,必须把自己的各种各样的忧虑和顾虑全部息灭掉,忘记各种各样的缘分,不管这个人与你是什么关系,所有的缘分,要全部忘记。这样才能达到诚心净念,因为当你息虑忘缘沉浸于佛法的时候,你是一心净念,你的心只有一个念头了,是很干净的一个念头,叫一心净念。然后就像听到了圣音,亲聆圆音,就像听到了天籁之音,就像听到了观世音菩萨的声音,看到观世音菩萨的脸在给你讲话一样,其实这就是亲自聆听。(2-22念佛妙法是“诚”,意念修养是“纯”)
念经要念到心念停止,就是念到心中没有想念、没有想象,要念到能念之心和所念之佛顿时解脱。就是念到后来,“我没有去依靠、去依赖,我自然而然所产生的念经的心”,你连念经的意念都要念到不生。……
那你就是“回光返照”,就是菩萨的光会照到你身上,你当下就觉悟,亲证如来本性。因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佛性和所念的经合二为一了,而不是当中夹杂着那些肮脏的要忏悔的理念和事物。这就是学佛人常说的“花开见佛悟无生”:花开见佛,悟就是开悟,无生,无生法忍,没有生出任何东西。念经要念到无能念、无所念,“我没有为某一件事情念经”,这才是念佛的三昧。(视频开示103心是本源 真如佛性)
习行寂静
诵读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要把自己的定养成一个习惯,叫习行寂静。举个简单例子,很多人喜欢发脾气、吵架,因为他形成了习惯,动不动就要吵架。而有些人为什么碰到事情很冷静、不讲话,因为这种人有一个能力,什么能力啊?就是他自己就能够寂定,他已经养成习惯了,不管碰到什么事情他都能够定得下来。已经养成这种习惯的人,叫适至于观,就是说这种人适合自己能够看到自己,你们想想看,是不是这样?一个不发脾气的人就能够看到自己,就是他懂得观看周围的一切事物,懂得观看自己、管住自我,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,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。如果一个人能够看到自己在做些什么,能控制自己,便得解脱,这个人就容易解脱。
(7-40真实妙观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播放师父视频开示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坐亦禅,行亦禅,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。什么意思?坐在那里也有智慧,站起来做事情也有智慧,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禅定,你心中都有这个世界,有这个道场。你做每一件事情,就像佛一样在做,就是一叶一如来。
有一个诗人讲“春来花自青,秋至叶飘零”,什么意思?春天来了,花自然就青了,很漂亮;秋天到了,叶就飘散了,花的叶就飘零了。所以“无穷般若心自在”,树叶在春天会变,在秋天也会变,而我们无穷的智慧、智慧的心永远是自在的,永远是这样,不会变的。希望大家“语默动静体自然”,语言要“默”,就是少一点,行为要安静,整个身体、整个人生就会自然。不要看见一件事情就心动,不要看见一件事情就来不及去做,坐不定、站不住,就是静不下来。(视频开示4有所不为 才能活出自我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寂定于心
诵读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师父继续给大家讲“寂定于心”。寂是什么?就是寂静的寂。定于心就是要安静。一个修心的人如果能够安静的话,主要是从心开始出发的。为什么很多人修心修得不好?因为在生活当中他本身就是一个定不下心来的人。他想要寂静,他才能定下心来,所以叫寂定于心。我们说“寂灭”,如果一个修心的人在心中能够定下心来,他的寂一定是很重要的。我经常问修心的人:“你的心是不是全部集中在一个点上?你是不是思想很集中?你是不是做人、做事情的时候用心了?”实际上用心的人,做任何事情就是个寂静的“寂”字。所以学佛,修心是最重要的,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心修好了,他就能够把娑婆世界的很多物质变为寂灭。
(5-20“无明习气”是什么?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播放师父视频开示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有一位比丘,他修行,他的心常为外境所牵动,就像我们现在修行,经常被外面的名、利、色所牵动。佛陀就告诉他修行的方法,佛陀说:“比丘啊,你在修行的时候心易散乱,都把‘死’没有放在心头。假使你能知道人生无常,一切声色外境都不能诱惑你了。”其实佛陀的意思就是告诉他:“你一个人如果把死放在心中,你就不会接受社会上各种对你的诱惑了。”我现在跟你们讲,你们可能还不理解,听师父慢慢给你们道来。
佛陀的话恰巧给一位国王听到了,这国王心想:“只要让佛陀的弟子记住一个‘死’字,他就不会被外境所动了,他的心就定下来了,有这么简单吗?”他就想来试试。正巧他们国家当中有一个人诽谤比丘,那个人说:“比丘也是人,虽身出家,难道他们的心就不贪恋五欲之乐吗?”他诽谤,国王就派人:“来人啊,把他抓起来。定罪为侮辱圣者,要处以死刑。如果你想免除死刑,现在你拿一钵满满的蜂蜜周游街市一圈,如果你一滴都不滴出来,我就赦免你,否则死罪难饶。”
国王事先在这个罪犯要路过的街市旁边,布置了很多的音乐、歌舞,悦耳的琴声、很多的如云的美女,让别人看了心都会动的。这时候这个罪人拿了一钵蜜,因为他心中只想到了一个“死”字:“如果我今天一滴蜜滴到外面来,我就死定了。”他就这样一直想着:“哎呀,不要死啊,不要死。”他就走完了整个这条街。
国王问道:“你走完了,蜜没有滴出来,免你死罪。但是本王想问你,你在街上听到什么声音吗?”“皇上,没有。”“你看见有什么人吗?”“没有。”“那街上的音乐和歌舞伎,你难道没有听到、没有看见吗?”“启禀大王,我手中拿了那满满的一钵的蜜,如果滴一滴出来就要死,所以我一直把死记在心中,我就不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了。”
国王对罪人说道:“佛陀说得不错,把‘死’放在心中,知道人生无常,那么一切声色都不能诱惑别人。你说比丘是人,这个固然不错,但因为他们心中知道世事虚幻,生必有死,哪里会贪恋五欲呢?那你为什么要诽谤圣者呢?”那个人听国王一讲,深深地觉悟,从此不再谤佛。(视频开示92境转心不转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大乘佛法讲世界的本原是空的,即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空的,都是假的。所有自然世界的东西都是虚假虚幻的。(1-12谈谈“因空” “果空”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播放师父录音开示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佛在《楞严经》当中曾经说过,尔时,世尊曾经开示阿难:“诸比丘、比丘尼,欲令心入无生法忍。于师子座,摩阿难顶,而告之言:如来常说,诸法所生,唯心所现,一切因果、世界微尘,因心成体。”这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由心来创造出来的。当中讲到无生法忍,“无生法”就是一切法没有实有的生,既无生,也无灭。在古文当中,“忍耐”的“忍”是“相信”的意思。也就是说,我们相信一切法是没有实实在在的生灭,都是心中的幻生幻灭。举个例子,如果你把自己的眼睛遮住看虚空,你就会看见虚空当中的幻化;如果你的手不把眼睛遮住,你看见这个幻化在虚空当中,你感觉也是存在的。因为从你眼睛看到的东西只是一种看见,但是从你心中生起了,那么这个幻化就存在了。如果你的手刚刚从眼睛上拿掉,你心没有认为“我看到了幻化”,那么你心中就把这个幻化灭失了。
所以一切法、一切人、包括你的身体、生死、整个世界都是非实所有的,都是都由你心所生出来的假象。要证悟无生法忍,也就是说究竟和彻底。要懂得佛法里面的秘诀,就是怎么样能够来懂得在这个世界当中来彻底地领悟虚幻的东西。如果我们认为虚幻的东西,你心中认为它存在了,它就存在了;你心中认为它不存在,它就是不存在。所以在诸多佛经当中也讲着 “在无生灭的诸法实相当中”,“信受通达,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”。我们慢慢的从佛经当中就会懂得,实相虚空;慢慢的可以懂得,“了法无生,印可决定,名无生忍”。学佛就是让你懂得这个如梦幻般的世界 “如露亦如电”,完全是一种虚幻的东西。你心中认为它有了,你就有了。今天某一个让你生气,你觉得你要气就气了,你觉得我不想气,你这个气就没了,就消掉了。道理就是让你知道忍耐,道理就是让你知道我们不管学什么佛,不管要懂得什么,首先要学会看空世界,真实无有,虚幻梦境,让你了无信心。如是修,要得到无生法忍。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。(广播讲座180210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专注力
诵读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要专注精神方面的统一而不散乱,靠的是一种禅定心。这种禅定心在禅宗里怎么来的?首先要去除妄念,也就是要集中心中的力量。“我今天要开始念经了,我要开始禅定了,我要把所有其他的杂念全部忘掉,去除杂念,然后集中我的心力。”因为心中有力量,当你发出愿力,发出一种心力的时候,心识会转换成一种力量(心识就是心里的意识)。
举个简单例子,你家里出事了,你心想“我今天求菩萨保佑,我用全部的心力来求菩萨,菩萨一定会保佑的”,你求的时候心力集中,意念非常集中,你心里的意识认为“佛菩萨一定会救我们家里的人”,这时你的心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,你才能解脱世间的烦恼,你的心中会产生一种圣果。
如果你心力集中,能够完全解脱世间的烦恼,就会引发内心的大能和智慧。一个人如果心力集中,坐在那里求一件事情,他的能量无限,那种智慧和巨大的能量体——正能量,全部都会出来。用现代话讲就是“专注力”。你们想想看,一个人专注一件事情是不是能够成功?一个人对这件事情没有专注力,就不能成功。所以去除妄念靠自己的专注力和自己的觉醒能力。佛教界说,如果能够去除妄念,能够有去除妄念的能力,而且能觉醒了,你就是佛教界讲的“定觉支”。(视频开示42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播放师父视频开示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有一个小和尚,他问一位得道的高僧,他说:“师父啊,你悟道修行啊,修身养性这么好,你告诉我有什么诀窍吗?”高僧说:“我的诀窍啊,在于我感觉饿的时候我就吃饭,感觉疲倦的时候我就睡觉。”小和尚说:“师父啊,这与我们普通的人有什么不同啊?每个人都是这样的,想睡了就睡了,想吃饭饿了就吃了。”这个高僧跟他讲:“唉……不一样啊。别人吃饭的时候总是想着别的事情,不专心啊,脑子里乱啊,所以他饭也吃不好啊。睡觉的时候,他担心啊,他在做梦啊,睡不好啊!而我吃饭就是吃饭,睡觉就是睡觉,所以睡得稳,吃得香,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。”高僧又说:“在这个世界上,很难做到一心一意啊,我们很多人想做很多的事情,但是要一心一意非常的难啊。—-20150822 马来西亚·柔佛州法会开示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一个人学佛要有清净心,在经文中有一句名言“不应住色生心,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,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。这个意思就告诉大家,我们不应该住色生心,在这个世界上,我们不能被人间的名闻利养所诱惑,我们的心不能随便随着物质或别人的心怎样想就改变。“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”,不能因为闻到香就动心了,不应该闻到声音、别人说的话就动心。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。
原来我们的心本来就无所住的,我们的心整个都是无所住的,“无所住”就是空的,没有地方可以去的,就是告诉我们“此心无所住,无所住毕竟空”。你们小时候的心现在到哪里去了?你们小时候的恨心到哪里去了?小时候的贪心到哪里去了?小时候你们曾经被人家欺负,或者你去欺负别人,那些不好的心现在在哪里?所以它是无所住心,只是一个空的境界而已。“有所住”就是你把不好的事情、好的事情全部放在心中,你们想想心是不是会有压力?烦恼是不是因心而开始启动?好的——开心,不好的——难受,是不是由你的心开始启动?如果你不住在心中,那就住在空中,这个心今天无所罣碍。就像很多佛友告诉师父:“师父,我跟有些人讲话不要动脑筋的,我觉得很开心。跟他讲话就像跟小孩子讲话一样,因为他不会生我气,我也不会生他气。我讲话,讲什么他都能够接受,不会乱想; 他讲什么话,我也不会乱想。所以我跟他讲话非常舒服,非常开心。”那就是无所住心。如果你有心了,担心他来找你谈,来抓你的烦恼,抓你的毛病,来讽刺你,对你造成伤害,你拥有这些心之后,就是“住色生心”,就住在这个人间的烦恼之中了,你哪来的自在,哪来的自在心?
真正的清净心不光是空,主要还是有境界。我们做人一定要懂得“不住色,不住声香味触法”。真正的修行应该心无所动——本来就没有心,我要去住它干吗?我要用心去盛那些肮脏的人间红尘中的名利物质干吗?所以应该“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。你说心有吗?有啊。在哪里?无所住。(视频开示67心无所动 心无所住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不住相
诵读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要安住心,就不必忍耐。……要离开一切境界,就会得到自在。
“一切相处不住心”。就是说,你对所有的事情,对所有的人,你跟他相处之后,你不要往心里去,菩萨的话多精辟啊。“不住心”,就是不要把任何事情驻扎在你的心里啊,那你就不会产生忍耐了嘛。心无所属,你的心没有属于某一件事情,你不就是自在了吗?(6-21 不忍耐 才不住心)
“妄心不起,恒处寂灭之乐”。“妄心不起”,你今天对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起贪念和妄想得到的念头;“恒处寂灭之乐”,就是说你恒常处在寂灭(就是一种平安、安静)的快乐中。如果你妄心一动,就会被荆棘所刺伤, 所以经上说“有心皆苦,无心即乐”,学佛人就是要管好自己这个心。所以真正学佛的人,修行修心、修心修行, 离不开这个心,所以管好自己这个心,让自己这个心心无罣碍,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。
(视频开示71一念智 即般若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播放师父视频开示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一个人进入真空中,实际上是不空的。当你在人间一切都想明白、想穿的时候,实际上你是生活在空的当中;但是生活在空的当中,你又在实相当中。这句话怎么讲?某一位老方丈老法师,他虽然已经完全看破,完全空了,但是他有肉身,还要生活,还要度人,你说他完全空了吗?他看破空,但是他没空,这就叫“真空不空”,他已经不落入空当中。这是非常非常难理解的佛法。
“空寂灵知”,当你不去想它,并不代表天上的菩萨或者你的思维中没有这种想法。这就讲得比较深,举个简单例子,你今天要去帮这个人,你帮他的时候没感觉 到“我在帮他”,但是在你还没去帮他之前,你的灵魂深处是不是想去帮他,有没有?有的。那么在空寂中有灵魂知道,也就是你的佛性知道,必须要去度人、度众生,必须去帮助众生。而你真正在帮助众生的时候,又没感觉到“我在帮助众生”。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师父的意思,这真的是佛法非常深奥的地方。我很喜欢用母亲照顾孩子来打比方。一个母亲完全投入在孩子身上,用心在孩子身上,她没有感觉到“我在为孩子做事,我在做把他们养大的事情”,但是实际上这个母亲做的所有事 情有没有目的?在真空当中,对不对?她又不空,为什么?母亲教育孩子是天理,这是道理,所以她不空。因为她有这个道理在,虽然她没有去想,真空,实际上她还是有这个指导思想,冥冥中她的灵魂深处还是没有完全空。(视频开示67心无所动,心无所住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集体感恩:
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!
感恩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!
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!
感恩恩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