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解脱之路主题共修】
3-7 践行寂静
3-7 践行寂静
各位师兄好,感恩各位师兄参加共修。
集体感恩:
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!
感恩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!
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!
感恩恩师!
温馨提示:(全体人员关麦一起祈求) 现在共修《BHFF》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让我XXX破迷开悟能够理解佛法的真实涵义”我XXX如果在诵读和分享过程中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,请观世音菩萨及龙天护法慈悲原谅!
集体念诵大悲咒一遍
集体念诵师父给世界佛友最后的叮咛
世界佛友大家好!
师父很久没有跟大家见面了,这一年时间师父很想念大家,师父心中时时挂念着每个孩子。你们都是XLFM的火种,无论师父在哪里,师父永远在你们每个孩子的心里,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永远普照着你们的心灵。师父很爱你们!希望你们坚持佛道,永不退转!
师父十几年为了弘法,肉身消耗、背业很重,但是师父一直都在给你们加持。希望你们每天都能够好好学习师父的白话佛法和开示,依教奉行,严守戒律是成佛的基础。多多为众生真心付出,破除自身的我执我相,心中常念佛恩、国土恩、师恩、父母恩、众生恩;成佛的路上需要真心诚心、勇猛精进、心系众生、一心向佛的孩子。
释迦牟尼佛、观世音菩萨和师父会永远加持保佑每个正信正念的好孩子,佛法的传承靠每个佛子薪火相传,师父会引领你们到达彼岸。希望你们珍惜末法时期最后一班法船,众生的苦就是师父的苦,师父愿你们一世修成报佛恩!
师父
2021年11月5日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各位师兄好,感恩各位师兄参加共修。
请回答:先生或太太无端挑衅的时候,您能够忍辱吗?
请回答:大家都知道忍辱的重要性。但是为什么当境界到来的时候就忍不住呢?
请回答:大悲咒和礼佛大忏悔文,您先学会背诵哪个经文的?
请回答:大悲咒是梵文,礼佛大忏悔文是中文。您为什么先学会背诵大悲咒了呢?
要点: 很多能力,都是锻炼出来的。忍辱之所以难修,有一个很大的因素,是因为锻炼机会的不持续和不可预计性。
要点: 那修忍辱一个缺失的关键就是,怎么样才能在不自找麻烦的前提下,创造机会锻炼忍辱能力呢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一:(佛友诵读)
在第一思维刚开始的时候,就能马上找到事物的本性,找到佛性,然后把自己的思维迁移到不动的清净境界。也就是什么?把自己的思维还是放在最干净的地方,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。这就是佛教界经常讲的“止观”,叫你不要再看下去了;叫你“止语”,不要再去讲了。这就是参禅,这就是六波罗蜜中的忍辱之心。佛家的思想观念讲的是,当意念一起来的时候,就要有修养和精进忍辱心,又要有寂静的功德。明明知道欲念会让你上火、争吵,你要用自己寂静的冷静心,把自己内心的一种膨胀的怒火压下去,去纠正它,从而形成忍辱之心。佛法讲来讲去,讲到后来就是做人,你有这种内在的理解力,你还会跟别人吵架吗?还会跟人家闹吗?自古以来就有很多高僧大德就是靠着内涵、内修、禅定,在这个世界上破除了多少贡高我慢,破除了多少贪瞋痴慢疑。这就是内在的心要像金刚般若一样如如不动。
视频开示101【除心垢染 行即清净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要点: 禅定之心和忍辱之心是紧密相关的。定得住,就忍得住。用禅定之力把膨胀的怒火压下去,纠正它,就形成忍辱之心。而禅定,是可以每天锻炼的。所以禅定,其实是修忍辱的基本功。
请回答:面对人生的种种无常变化,您心中能如如不动吗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二:(佛友诵读)
师父经常跟大家讲,我们要培养禅定的功夫。禅定的功夫是什么?就是要观察到这个世界种种的法,种种的人生,人间种种的一切其实都是一个过程,这个过程都是一个假象。(广播讲座171104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要点: 所以,实证到一切法无生无灭,是无生法忍的前提条件,而通过禅定,可以实证一切法无生无灭。所以禅定,也是修行无生法忍的重要前提。
请回答:一位每天非常精进念经、念XFZ、弘法的佛友,精进吗?
请回答:可是这位佛友其实心中迷茫。修行,就是每天这样拼数字吗?我这样修,能够一世修成吗?请问,这位佛友,正精进吗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三:(佛友诵读)
想拥有正精进,在于正悟正定。 (2021/2/27 佛言佛语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要点: 所以,要正精进,还是要靠禅定,和通过深入学习白话佛法、并禅修实证而来的正悟。
诵读四:(佛友诵读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在修心中最重要的,要修纲领。修心忙了半天,到底什么是修心的纲领呢?就是要如如不动。中国传统上曾经讲过“感而遂通,寂然不动”,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懂得:今天对什么事情,首先要有感觉,要用心去做,只要去慢慢地感觉,慢慢地去做,你的思维会慢慢地认真,会变化,会想通;寂然不动,就是静默之后你的心会如如不动。所以一个人能够安静,他就不动;一个人心动了,他会有行动。这两句话实际上就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“心物一元”的基本理论。
“心物一元”就是心理和物体其实是合二为一的,都是从心来的,这是基本的理论。其实这就讲到了生命的自性和本性,它是寂然不变的,是如如不动的。也就是告诉我们,人的本性内在都是如如不动的,本性是永远不会变的。只有当你静下来的时候,才能感受到本性的存在;你在烦恼的时候,找不到你的本性;你在欲望膨胀的时候,丢失了本性和佛性。所以只有寂静才能不动。视 视频开示100【心物一元 返归本性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请回答:天天为家人牵肠挂肚,寂静吗?
请回答:贪着世间名利,寂静吗?
请回答:看到异性就动心,寂静吗?
请回答:天天压力巨大,心急火燎地念经,寂静吗?
请回答:您寂静吗?
请回答:怎么样才能寂静呢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五:(佛友诵读)
一个人要学佛一定要懂得,初伏客尘烦恼。“客”就是客人的客,尘就是灰尘的尘,这就是说如果你能深深地静深不动,沙土自沉,你才能初伏客尘,就是最初的降伏人间红尘的烦恼。所以我们自己本来原始本性当中,怎么样把清净心修出来,要静,安静能得智慧,静能生慧。所以把所有的修持的道理,佛陀都告诉我们了。佛陀让我们懂得怎么样学会安静,这就是为什么佛法当中有meditation,就是能够打坐,就是沉淀,让自己深静,就是非常深深地安静、深静。 视频开示163【证佛果 明心性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要点: 所以,禅修,是实证佛法的基本功。而XLFM的禅修,靠深静念经实现。这是实证寂静的基础。
请回答:每天禅修的时间最多两个小时。其他时候都不寂静。
算得上以寂静为纲领吗?
请思考: 那怎么样,才能在平时的生活和修行中践行寂静呢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六:(佛友诵读)
一位比丘问他的师父:“师父,你现在修心是觉悟了,在你开悟之前,你干什么?”那位师父回答说:“我是念经、睡觉、吃饭。”“那你现在开悟之后呢?”“也是念经、睡觉、吃饭。”“那你的开悟和没有开悟有什么区别啊?”师父告诉小和尚:“开悟之前,我睡觉的时候想着念经,念经的时候想着吃饭,吃饭的时候想着睡觉。现在我开悟了,念经的时候就是念经,睡觉的时候就是睡觉,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,这就是一心一意、全心全意,这就叫开悟啊。” (究竟 禅定 觉悟——摘录师父讲述于观音堂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请回答:一个普通人,肚子非常饿,吃饭的时候吃得非常专注。这个状态和开悟的状态有区别吗?
请回答:一个开悟的人吃饭时,真的只是想着吃饭吗?比如,他会不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食物的色、香、味上面?
请思考: 所以一个开悟的人吃饭,其实并不是一心全部在食物上。但他的心也不在其他事情上。那他的心在哪里呢?
请回答:如果吃饭时想着睡觉,睡觉时想着吃饭,有什么不好呢?为什么这不是一种开悟的状态呢?
请回答:吃饭时想着睡觉,然后又想到功课没有做完,再想到XFZ还欠了多少,再想到先生这么坏,我为什么还要替他念XFZ?这不就是我们平时杂念纷飞的状态吗?在这种状态下,找得到本性吗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七:(佛友诵读)
佛教比喻我们的本性像海水,被外面境界的风一吹,我们的本性就起波浪了,这就是“感而遂通”。因为你感受到外面环境的变化,使你慢慢才感受到:第一, 你心灵本性的存在;第二,你会随波逐澜。但是本性你还是看得到。如果没有风,就不会有浪,那么当你寂静如初的时候,心又回到平静的海洋, 所以菩萨就是叫我们如如不动。为什么要起风,为什么有浪?就是你的心在动。我们人的思维情绪也是一样,如果我们人本来没有多想,但是环境影响了,我们就会想得很多。举个简单例子,本来你跟这个人关系一直很好,只要有一个人告诉你他在外面讲过你不好,你的心就开始起波浪了, 你就不能很好地用语言、思维和行为来感化他,来帮助他。这就是你的心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而在动了,你就会产生很多负能量的东西。同样,你听到别人说这个同事对你好得不得了,偷偷地为你在祈祷,为你在干吗,你就会心中产生正能量,这也是一种波浪,但是人间的一切波浪最后都趋于平静,像宁静的大海一样。人的思维情绪安静下来之后,他的思绪会平静。这个人在吵架的时候,他是不理智的;等到他不吵架的时候,他平静了, 然后他的喜怒哀乐就会寂然不动。
视频开示100【心物一元 返归本性】
把心的意识的三个层次做一个分类、比方:你的心是大海,意念就像大海里的波浪,一个意念连着一个意念,你的思想不停,你的意念不停,在“大海”里,在你的心中翻起层层波涛,就像海面上的浪花一样。所以菩萨让我们要懂得万法唯心,万法唯识。无论如何,要守住自己的心。 视频开示39【证悟空性 照见五蕴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要点: 所以开悟的人吃饭,主要是在守住自己寂静的心,然后吃饭,并不是把全部心思放在吃饭上,来专注地体会食物的滋味。这就是师父讲的,动中有静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八:(佛友诵读)
学佛要一会儿度人,一会儿做功德,一会儿突然之间很安静地在家里念经,这就是禅。念经的时候,身体是处于静止状态,但是意念和气场在动,气沉丹田,这是不是静中有动啊?难道你坐在那里念经的时候,你真的不动了吗?没有啊,你的意念在动:观世音菩萨,保佑保佑我。意念是不在动啊?你在念经的时候,气是不是在动啊?动中有静,比如磕头、烧香,是不是在动啊?那么这个时候,你的意念要守住、要静,你的身体虽然在动,但要守住意念,守住内气,平稳如一,这就叫动中有静。就像很多人打太极拳一样,表面上看起来他在动,实际上他的心没有动,用
禅定来讲,叫入三昧地,就是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定。
7-11【学佛学法 快乐无忧】
要把自己的定养成一个习惯,叫习行寂静。举个简单例子,很多人喜欢发脾气、吵架,因为他形成了习惯,动不动就要吵架。而有些人为什么碰到事情很冷静、不讲话,因为这种人有一个能力,什么能力啊?就是他自己就能够寂定,他已经养成习惯了,不管碰到什么事情他都能够定得下来。已经养成这种习惯的人,叫适至于观,就是说这种人适合自己能够看到自己,你们想想看,是不是这样?一个不发脾气的人就能够看到自己,就是他懂得观看周围的一切事物,懂得观看自己、管住自我,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,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。如果一个人能够看到自己在做些什么,能控制自己,便得解脱,这个人就容易解脱。
7-40【真实妙观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请回答:比如说,我发现,我只要走路一快,我就守不住寂静的本性。为什么?
请回答:滔滔不绝说话的时候,能够守住寂静的本性吗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九:(佛友诵读)
坐亦禅,行亦禅,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。坐在那里也有智慧,站起来做事情也有智慧,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你的禅定,都是你心中有这个世界,有这个道场。你每一件事情,做一件事情,你就像佛一样地在做,就是“一叶一如来”。有一个诗人讲“春来花自青,秋至叶飘零”,什么意思?春天来了,花自然就盛开了,很漂亮;秋天到了,叶就飘散了,花的叶就飘零了。“无穷般若心自在”,叶子,树叶,春天秋天都会变,而我们无穷的智慧,你的心——智慧的心,永远是自在的,永远是这样的,不会变的。希望大家“语默动静体自然”,语言要默,就是少一点;动,就是行为要安静,你的整个身体、整个的人生就会自然。
视频开示4【有所不为,才能活出自我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请回答:为什么禅定之人在生活当中会语默动静体自然?或者说,为什么要语默动静体自然,才能在生活之中保持禅定的状态?
要点: 所以,在生活中践行寂静,很重要的诀窍就是,话少一点,行为要慢一点,才能守住寂静的本性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十:(佛友诵读)
今天师父继续给大家讲“寂定于心”。寂是什么?就是寂静的寂。定于心就是要安静。一个修心的人如果能够安静的话,主要是从心开始出发的。为什么很多人修心修得不好?因为在生活当中他本身就是一个定不下心来的人。他想要寂静,他才能定下心来,所以叫寂定于心。我们说“寂灭”,如果一个修心的人在心中能够定下心来,他的寂一定是很重要的。我经常问修心的人:“你的心是不是全部集中在一个点上?你是不是思想很集中?你是不是做人、做事情的时候用心了?”实际上用心的人,做任何事情就是个寂静的“寂”字。所以学佛,修心是最重要的,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心修好了,他就能够把娑婆世界的很多物质变为寂灭。 5-20【“无明习气”是什么?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请回答:师父的意思是,集中心念,可以帮助我们做到寂定于心,从而把很多物质变为寂灭。为什么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十一:(佛友诵读)
佛在《楞严经》当中曾经说过,尔时,世尊曾经开示阿难:“诸比丘、比丘尼,欲令心入无生法忍。于师子座,摩阿难顶,而告之言:如来常说,诸法所生,唯心所现,一切因果、世界微尘,因心成体。”这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由心来创造出来的。当中讲到无生法忍,“无生法”就是一切法没有实有的生,既无生,也无灭。在古文当中,“忍耐”的“忍”是“相信”的意思。也就是说,我们相信一切法是没有实实在在的生灭,都是心中的幻生幻灭。举个例子,如果你把自己的眼睛遮住看虚空,你就会看见虚空当中的幻化;如果你的手不把眼睛遮住,你看见这个幻化在虚空当中,你感觉也是存在的。因为从你眼睛看到的东西只是一种看见,但是从你心中生起了,那么这个幻化就存在了。如果你的手刚刚从眼睛上拿掉,你心没有认为“我看到了幻化”,那么你心中就把这个幻化灭失了。
所以一切法、一切人、包括你的身体、生死、整个世界都是非实所有的,都是都由你心所生出来的假象。要证悟无生法忍,也就是说究竟和彻底。要懂得佛法里面的秘诀,就是怎么样能够来懂得在这个世界当中来彻底地领悟虚幻的东西。如果我们认为虚幻的东西,你心中认为它存在了,它就存在了;你心中认为它不存在,它就是不存在。所以在诸多佛经当中也讲着 “在无生灭的诸法实相当中”,“信受通达,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”。我们慢慢的从佛经当中就会懂得,实相虚空;慢慢的可以懂得,“了法无生,印可决定,名无生忍”。学佛就是让你懂得这个如梦幻般的世界 “如露亦如电”,完全是一种虚幻的东西。你心中认为它有了,你就有了。今天某一个让你生气,你觉得你要气就气了,你觉得我不想气,你这个气就没了,就消掉了。道理就是让你知道忍耐,道理就是让你知道我们不管学什么佛,不管要懂得什么,首先要学会看空世界,真实无有,虚幻梦境,让你了无信心。如是修,要得到无生法忍。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。(广播讲座180210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请回答:假设(希望)您不炒股, 对您而言,股市存在吗?
请回答:假设一年前您偶尔瞥了一眼股市。今天您又偶尔瞥了一眼股市。这一年当中股市发生的种种,对您存在吗?但这些事情发生过吗?类似的事情今后还会继续发生吗?
请回答:对一个炒股为生的人,股市存在吗?
请回答:为什么股市对您和这个炒股为生的人,有这么不同的意义?
请回答:假如您一心只是修行和弘法,人间的很多钱财、名利、色相,对您存在,还是不存在?
请回答:假设您和一个团队出去弘法,团队里有男有女。如果您一心集中在弘法事务上,您会去关注哪个男佛友比较帅吗?(或者哪位女佛友比较漂亮吗?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十二:(佛友诵读)
禅定心首先要去除妄念,也就是要集中你心中的力量,也就是说我今天要开始念经了,我要开始禅定了,我要把所有其他的杂念全部忘掉,去除杂念,然后集中我的心力,因为心中有力量,当你发出愿力,发出一种心力的时候,你心识会转换成一种力量,心识就是心里的意识。
举个简单例子,你家里出事了,你心想我今天求菩萨保佑,我用全部的心力我来求菩萨,菩萨一定会保佑的,这个时候,你求的时候心力集中,意念非常地集中,你的心里的意识认为,佛菩萨一定会救我们家里的人的,这个时候,你的心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,你才能解脱世间的烦恼,这个时候你的心中会产生一种圣果。所以,如果你心力集中,能够完全解脱世间的烦恼,你会引发内心的大能和智慧的,一个人如果心力集中,坐在那里求一件事情,你的能量无限,那种智慧和你的巨大的能量体,我们说正能量全部都会出来,所以用现代话讲就是,这叫专注力,你们想想看,一个人专注一件事情,是不是能够成功,一个人对这件事情没有专注力,你就不能成功,所以去除妄念靠自己的专注力,和自己的觉醒能力,那么在佛教界是说,你如果能够去除妄念,你能够有去除妄念的能力,而且你能够觉醒了,你就是佛教界讲的叫定觉支。 视频开示42【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】
我现在教你们一个方法把万念归一,不要有念头,如果做不到,那么先归一念。归一念就是看电视,看电视的时候什么都忘记了,脑子里进戏了,电视里打仗你就跟着打仗,其他念头就没有了,但是要把这个念头慢慢地转到信佛上面来,那么一念一佛,转到信佛上面来之后,慢慢地再转为无念,连我信佛的念头都没有了,实际上你就是在信佛,拜佛。 2-45【无念就是有念,无德即是有德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要点:
集中心念做事可以:
- 培养我们寂定于心的能力
- 培养我们的专注力
这两种能力,对我们找到寂静的本性,都非常重要。
要点:
- 每天的深静念经,是帮助我们找到寂静本性的第一步。但是深静念经时间每天最多不过两个小时,所以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践行寂静、守住寂静的本性
- 在生活中践行寂静,很重要的诀窍就是,话少一点,行为慢一点,看住寂静的本性来做事,但这个诀窍比较适合不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情
- 当我们必须全身心做事的时候,我们不能分心看住寂静的本性,所以我们转而求其次,集中心念做事
请回答:现在请大家从践行寂静的角度,来帮助我分析我在生活的这些方方面面中,应该注意什么?
请回答:我念经时,需要注意什么?
请回答:我学习白话佛法时,需要注意什么?
请回答:我在准备白话佛法共修时,需要注意什么?
请回答:我在平时走路时、说话时、吃饭时、去商店买东西时、做一些简单家务时,需要注意什么?
请回答:我在上班时,需要注意什么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要点: 践行寂静必须:
- 坚持每天深静念经,实证寂静本性
- 必须全身心做事的时候,集中心念做事
- 其他时候,话少一点,行为要慢一点,看住寂静的本性来做事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十三:(佛友诵读)
“妄心不起,恒处寂灭之乐”。“妄心不起”,你今天对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起贪念和妄想得到的念头;“恒处寂灭之乐”,就是说你恒常处在寂灭(就是一种平安、安静)的快乐中。如果你妄心一动,就会被荆棘所刺伤, 所以经上说“有心皆苦,无心即乐”,学佛人就是要管好自己这个心。所以真正学佛的人,修行修心、修心修行, 离不开这个心,所以管好自己这个心,让自己这个心心无罣碍,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。视频开示71【一念智 即般若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要点: XLFM是大乘佛法,不可耽于寂灭之乐,必须救度众生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诵读十四:(佛友诵读)
《卡拉玛经》中佛陀说“不可因为传说就心以为正,不可以因为经典所载就心以为正,不可以因为合乎传统就心以为正。不可因为轰动一时、流传甚广就心以为正,不可因为合乎逻辑就心以为正,不可因为根据哲理就心以为正,不要因为印证常识就心以为正,不要因为符合先入为主的观念就心以为正,不可以因为权威人士所言就心以为正”。佛陀说,纵使是你的老师如来佛所说,你也不可以马上心以为正。记住了,“马上”心以为正。佛陀为什么说就是如来佛讲的话、就是佛讲的话,你也不能马上心以为正?没有经过自己的亲自证实,用现代话叫“验证”,实际上叫“证悟”,你听到就相信,称作为迷惑,称作为颠倒。
我们做人学佛要依法不依人。今天你们的师父讲的是正法,你们
就要好好学,好好相信;虽然我是卢TZ,但是今天如果我讲出
来不对的话,你们也要依法不依人。所以佛陀经常叫我们学佛要经过自己的证实才相信,在佛法界非常重要。你们知道这在佛法界称为什么吗?就是佛陀讲的,这就称为“正信”!
佛陀在《卡拉玛经》当中说:如实知一切。就是说不要听别人所说所言,而是一定要经过自己验证、证实,你才去相信。所以,佛陀经常说“正法眼”。什么叫正法眼?就是你听到的、看到的,经过你自己验证的,那才叫正法眼。
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怀疑别人,有本事你自己去验证,你亲自去见到,就是正法眼。佛陀曾经讲:比丘们,你们不要因为尊重我而接受我的教训,你们应该像以火试真金一样,通过实践来验证我如来的说法,因为经过验证结出的果子,你们可以永久去认识它们,把它们长在自己的心里。所以真理不能借别人的嘴说而得到,真理必须自己去体会、去实践,才能成为你心中永久的真理! (20190512新加坡法会开示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要点: 如何验证共修中所学?
- 用所学的佛法的理论来检验。比如说,是否符合三法印?
- 自己启动闻思修慧来探究同一个主题或问题,是否能够得出同样的结论?
- 实践中验证 – 比如,每天禅修,是否可以达到共修中提到的效果?
共修结束!
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!
感恩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!
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!
感恩恩师!
总目录